閱兵,是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儀式,能夠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國威、一支軍隊的軍威,增強民族凝聚力,同時也能展示出武裝力量建設成果。
從1949年到1959年,新中國每年10月1日都會舉行大規(guī)模的國慶閱兵。這11次閱兵中,受閱的武器裝備從在革命戰(zhàn)爭中繳獲的“萬國牌”到制式統(tǒng)一的“蘇式”武器裝備,再到國產武器裝備占絕大多數(shù),反映了人民軍隊武器裝備正規(guī)化、國產化的發(fā)展歷程;1984年是我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舉行的一次盛大閱兵,受閱的28種武器裝備均為國產,女兵和武裝警察部隊首次組成參閱;1999年10月1日舉行的國慶50周年閱兵被稱為“世紀大閱兵,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zhàn)隊、武警特警部隊和預備役部隊第一次編隊受閱,海、陸、空三軍航空后首次在受閱中比翼齊飛;2009年的國慶閱兵是新中國歷次閱兵中方(梯)隊和參閱裝備最多的一次,受閱部隊涵蓋了中國武裝力量體系的各個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武裝力量體系的完整性。
下面就為大家盤點新中國成立后的14次國慶閱兵。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
▲圖為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圖為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方陣通過天安門廣場。
▲圖為1949年 “功臣號”坦克行進在長安街上接受檢閱。
(“功臣號”是我軍1945年從日軍手中繳獲的首輛坦克,1948年攻打錦州時步兵受阻,該坦克孤車作戰(zhàn)摧毀一批火力點,為步兵開辟了通路,立下不朽戰(zhàn)功。)
開國大典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閱兵,共有1.64萬余人參加,持續(xù)兩個半小時,它奠定了新中國國慶閱兵的基礎。
此次閱兵以軍兵種為單位,按種類集中,統(tǒng)一編組,由輕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陸、海、空三軍陣容渾然一體。參閱的輕重武器裝備多達110多種、82種口徑,這些武器產自世界24個國家的98個工廠,因而被為“萬國牌”。
1950年國慶閱兵
▲圖為1950年國慶日受閱的步兵方隊。
1950年閱兵,是在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國內外的形勢都比較嚴峻的形勢下舉行的。閱兵后不久,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略決策,毛澤東主席發(fā)出“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命令,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
此次閱兵共有24209人參加,受閱對象是多軍兵種合成的部隊,反映出人民解放軍已由單一陸軍逐步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邁進。
1951年國慶閱兵
▲圖為1951年受閱的炮兵方隊。
▲圖為1951解放軍軍事學院學員組成的受閱方隊,身著1950式軍服。
▲圖為1951年首次受閱的傘兵方隊,配備蘇聯(lián)造ПП-43式7.62毫米沖鋒槍。
1951年國慶閱兵,首次出現(xiàn)了軍事院校等方隊,一批身經(jīng)百戰(zhàn)、功勛卓著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員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學員的身份參加了國慶閱兵式,并走在受閱部隊的最前面。
在受閱的炮兵方隊中,一部分火炮由汽車牽引,一部分火炮由騾馬牽引,并不是汽車等牽引力量不夠,而是以此象征著人民解放軍由騾馬化向摩托化、機械化的轉變。
此次閱兵,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部隊和民兵代表13348人接受了檢閱。傘兵部隊、火箭炮部隊、防空兵部隊等一些新兵種也紛紛亮相。
1952年國慶閱兵
▲圖為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摩托化部隊經(jīng)過天安門廣場。
▲圖為1952年公安部隊首次參閱。
公安部隊和少數(shù)民族民兵大隊首次參加閱兵式和分列式是1952年國慶閱兵式的最大特點。1950年11月,公安部隊領導機構成立,至1952年公安部隊已發(fā)展到50多萬人。全國10多個民族的民兵組成的民兵方隊穿著農村便服,裝備著新式的武器,象征著我國武裝力量構成的全民性。
1953年國慶閱兵
▲圖為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凱旋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歸國觀禮代表團在天安門觀禮臺上。
▲圖為1953年解放軍高射炮方陣通過天安門廣場
1953年國慶閱兵,是在抗美援朝勝利的情況下舉行的,顯示和提高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和世界聲望。志愿軍代表團受到熱烈歡迎,在觀禮臺上特別引人注目,被稱為最可愛的人。
人民解放軍陸??杖姴筷牶兔癖?1000多人接受了檢閱,“喀秋莎”火箭炮閃亮登場。在受閱炮兵方隊里,人們看到,拖拉機牽引著巨大的加榴炮通過天安門廣場。“拖拉機拖炮”成為國慶四周年閱兵的一道風景線。
1954年國慶閱兵
▲圖為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學院的學員們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圖為1954年騎兵部隊作為兵種最后一次參加閱兵式。
(騎兵部隊誕生于紅軍時期,在革命戰(zhàn)爭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
此次閱兵,受閱部隊軍種齊全,受閱武器裝備由開國大典時的“萬國造”變?yōu)?ldquo;蘇式”武器裝備的基本統(tǒng)一標志著解放軍武器裝備有了很大提高。騎兵部隊最后一次受閱,從此騎兵部隊退出了國慶閱兵舞臺,標志著我軍由騾馬化向機械化的轉型發(fā)展。
1955年國慶閱兵
▲圖為1955年解放軍各級軍官和士兵,第一次身著佩戴軍銜標志的新式軍服威武亮陣,走在最前面的是解放軍軍事學院軍官方隊。
▲圖為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炮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1955年國慶閱兵,是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后的首次閱兵。受閱官兵全部著新式軍服,佩戴軍銜、領章。軍銜制的實行結束了解放軍“有軍無將”的歷史,此次閱兵還出現(xiàn)了將軍領隊,受閱官兵們意氣風發(fā),精神抖擻,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接受檢閱。
1956年國慶閱兵
▲圖為1956年受檢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冒雨經(jīng)過天安門廣場。
▲圖為1956年解放軍探照燈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1956年國慶閱兵,是新中國國慶閱兵中唯一的一次雨中受閱。在這次閱兵中,國產武器裝備已占很大比例,第一批出廠的國產解放牌汽車盛裝亮相。但原定參加閱兵式的國產噴氣式飛機因雨未能參加受閱。
1957年國慶閱兵
▲圖為1957年在天安門觀禮臺上觀看閱兵式的外賓。
▲在1957年國慶閱兵中,國產殲-5噴氣式殲擊機首次亮相。
1957年國慶閱兵,中國自行生產的伊爾-28型噴氣式轟炸機、殲5型殲擊機首次受閱。同時,受閱官兵共7064人,是新中國國慶閱兵受閱人數(shù)最少的一次。此外,國外來賓多也是這次閱兵的特別之處。應邀來華訪問的50多個國家的外賓、各國駐華使節(jié)和外交官員,以及在華外國專家等觀看了閱兵式。
1958年國慶閱兵
▲圖為1958年女民兵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這是女民兵方隊首次在國慶大閱兵中出現(xiàn)。
1958年國慶閱兵,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部隊官兵29個地面方隊和6個飛行梯隊,共7856人接受了檢閱。此次閱兵首次出現(xiàn)首都民兵師和女民兵隊伍。
1958年,戰(zhàn)爭的陰影仍籠罩在中國人民頭上,全國都在抓緊軍事斗爭準備。9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民兵問題的決定》,指出:必須在全國范圍內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裝起來,以民兵組織的形式,實行全民皆兵。因此,這年的國慶閱兵“戰(zhàn)爭氣氛”也就顯得特別濃。
1959年國慶閱兵
▲圖為1959年“紅旗牌”檢閱車首次亮相國慶閱兵式。
▲圖為1959年由9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組成的裝甲兵方隊,行進在前面的是33輛國產59式坦克“陸戰(zhàn)之王”。
1959年國慶閱兵,我國制造的“五九”式“陸戰(zhàn)之王”第一次接受檢閱。受閱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在受閱的6種型號的火炮中,有5種是中國自己制造。國慶10周年閱兵,受閱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表明中國國防工業(yè)由仿制進入了自行設計制造的嶄新階段。此外,“紅旗牌”檢閱車也首次亮相國慶閱兵式。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厲行節(jié)約、勤儉建國的方針,對國慶典禮制度進行改革,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1964年國防部頒布的軍隊列條令中,首次出現(xiàn)閱兵條款。后來,因“文革”影響等原因,連續(xù)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
直到1981年,根據(jù)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恢復閱兵,并于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時舉行了大型的國慶閱兵。
1984年國慶閱兵
▲圖為1984年鄧小平乘坐敞篷車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
▲圖為1984年第二炮兵導彈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圖為1984年女衛(wèi)生兵方陣接受檢閱,這是國慶閱兵式上首次出現(xiàn)女兵方陣。
1984年國慶閱兵,是我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舉行的一次盛大閱兵。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乘車檢閱了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并發(fā)表了國慶講話。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第二炮兵、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首都民兵10370人組成42個地面方隊、4個空中梯隊接受了檢閱。
此次閱兵首次展示了中國自己設計制造的遠程、中程和洲際戰(zhàn)略導彈。受閱的28種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的。女兵和武裝警察部隊第一次組成方隊參閱。這次閱兵在組織時機、閱兵規(guī)模、受閱內容、對外影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新中國閱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99年國慶閱兵
▲圖為1999年軍委主席江澤民在檢閱受閱部隊。
▲圖為1999年空軍航空兵為主體,陸軍及海軍航空兵聯(lián)合組成的10個空中梯隊接受檢閱。
▲圖為1999年首次參加國慶閱兵式的海軍陸戰(zhàn)隊方隊。
▲圖為1999年當時最新型國產主戰(zhàn)坦克在閱兵式上首次亮相。
▲圖為1999年國慶閱兵上的遠程地地核導彈方隊。
(國外武器專家評論:“這次大閱兵展現(xiàn)的戰(zhàn)略核導彈,外形比預期的還要小,顯示出中國核導彈小型化的革命性突破。”)
1999年10月1日舉行的國慶50周年閱兵被稱為“世紀大閱兵”。人民解放軍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24000多人組成的42個地面方隊和10個空中編隊接受了檢閱。
這次閱兵,受閱的42種大型裝備,95%以上都是新型武器裝備,而且絕大多數(shù)都是國產的。新時期剛組建和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zhàn)隊、武警特警隊和預備役部隊第一次編隊受閱。以空軍航空兵為主,與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聯(lián)合組成空中梯隊,三軍航空兵首次在受閱中比翼齊飛。陸、海、空軍和第二炮兵的導彈同時參加受閱,四大軍兵種導彈同時亮相。
2009年國慶閱兵
▲圖為2009年國慶閱兵分列式中的武警方隊正在通過天安門廣場。
▲圖為2009年國慶閱兵式上武警裝甲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圖為2009年閱兵式上英姿颯爽的女民兵。
▲圖為2009年國慶閱兵式上,女兵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圖為2009年海軍岸艦導彈方隊正在通過天安門廣場。
▲圖為2009年國慶閱兵式上,飛行學員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2009年10月1日舉行的國慶60周年閱兵,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舉行的盛大閱兵。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檢閱了受閱部隊,并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人民解放軍陸??哲?、第二炮兵、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8000多人組成的14個徒步方隊、30個裝備方隊、12個空中梯隊共56個方(梯)隊接受檢閱。
此次閱兵是新中國歷次國慶閱兵中方(梯)隊最多的一次。受閱部隊涵蓋了中國武裝力量體系的各個方面,參閱要素齊全體現(xiàn)了中國武裝力量體系的完整性。這次閱兵徒步方隊減少至14個,裝備方隊增加至30個,受閱方隊中裝備和技術軍兵種多。受閱的武器裝備52型,是新中國歷次閱兵中類型最多的。受閱的武器裝備都是我國自行研制和生產的,近90%裝備都是首次參閱。展示的武器裝備科技含量高,有的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集中展示了近年來解放軍武器裝備建設的成果。
2015年閱兵亮點預覽
2015年9月3日是中國第二個法定“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中國將首次舉行規(guī)模浩大的抗戰(zhàn)勝利日閱兵并邀請外國首腦觀閱。這次閱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閱兵同時也是第一次在非國慶節(jié)舉行的大閱兵。六個首次是此次閱兵的特色亮點,我們期待再一次的激動人心。
(辦公室 供稿)